金牛座中文网
金牛座中文网 > 戴高山文集 > 闽南土块厝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闽南土块厝

 

最早,闽南人盖房子,有钱人家用的是石块、砖头、木料和三合土;没钱人家盖房子,用的则是加草的土块。这话说起来有点费解,土块也能盖房子吗?被雨一淋,不就全都软塌了吗?在这里,我先给大家说一说土块的做法,为什么能盖房子。

闽南这地方的土,上一层是黑土,是耕作层。经过千百万年自然积累和先人一代又一代耕耘,才累积起来的肥沃表层土。把表层土挖去,挖到一米多深之后,便是红泥了。红泥又红又粘,不适合耕种,但其粘性极强,作为建筑材料,有其独特的好处。

其一可做三合土,按一灰二土三沙的标准配置,夯成墙体之后,百十年风雨不会倒塌;其二也是按一灰二土三沙的标准配置,调得稍微稀一点,可做抹墙泥使用,干涸后,也可以抵挡上几年风雨;而红泥调稠后,加入半尺多长的干稻草,再用脚均匀地把干草踩入泥中,用木框印制出一个个长三十公分左右,宽二十公分左右的方形土块,放在太阳底下曝晒至全部干硬为止,则可以砌墙了。

因加入干稻草,土块像车胎的子午线一样,胶着在一起,不易碎裂,盖成瓦房后,外表即使风雨打湿,也不会迅速融化,太阳出来一晒,又回到原来的样子。

我读小学那一阵子,家里偶尔印些土块。一部分用来盖猪圈、修补墙壁,一小部分卖给别人盖房子。当时,印制土块真不容易,算是非常希罕的建筑材料。原来,农业社的时候,土地资源都是公家的,大家一起在田里干活,没有任何独立的支配权,谁敢在田里乱挖红泥乱印土块呢?所以,家家户户只能分到一点干稻草,回家烧火做饭!

因此,想要挖红泥,只能跑到山上去。但山也是公家的山,轻易不会让人去挖土的。而且,印制土块要有平整的地方才行,谁又有本事先去平整山地,再来印制土块呢?特别是在交通工具和运输线不方便的从前,去山上偷印几个土块,是很不合算的事。万一遇上大雨,土块便是白印了。而在附近,还可以找些化肥袋应急遮盖、遮盖。

那么,哪里会有红土呢?我们家那些土块是哪里来的呢?公路两边的排水沟里!

原来,在我们家门前有一条公路,是一条黄沙马路,两边都是角石堆砌的路基,种满高大的柠檬桉。公路两边,各有一条很大的排水沟。跨过排水沟,则是生产队的田园,种满农作物。公路属政府的,田园归生产队管,互不干涉。于是中间那一条排水沟,好像没人管似的,聪明的乡下人便在排水沟里,挖松红土浆成泥浆,再把干稻草割断后踩入稀泥中,然后用木模,将土块像豆腐块似地印制在公路两边的桉树下,整齐排列。

利用公路的排水沟印制土块,还有一样是顺手掂来的好处,就是黄沙马路上的粗沙,会时常滚入排水沟里。红泥加入部分粗沙,会减少红泥的粘性,增加土块的硬度,避免晒干后,土块因为伸缩的张力,断成两块或产生多处裂痕,影响成型。

一旦土块晒干后,乡人们会将边上的碎泥刮掉,用“箩仔”挑或用板车拉走,在避雨的地方阴藏起来,直到土块不含有半点水分。

原则上,公路两边的水沟属于公路局管的,但公路局不可能天天派人巡路。所以,偶尔发现有人挖土,也会前来制止,但无非劝说一下,要求乡民们不要挖得太深,防止塌方。这种劝说不但偶然,甚至是轻微的。只要不破坏路面,一般是不会告官的。所以一方面是小心翼翼的,另一方面也是乐得卖个人情。乡民们常会解释说——两间“破厝仔”摇晃晃了,印几个土块修补一下,要不下起西北雨,肯定要倒塌的。

尽管如此,村民们也多半不敢在白天明目张胆地在路沟里挖红土,而是夜深人静时,偷偷印上几个,第二天让人家看见了,也是生米煮成熟饭,没人再去说了。

更何况,当时“起厝盖房”的人极少,所以挖点红土印几个土块的人也不多。更有甚者,大家多半非常小心,会偷挖生产队的墙角而不敢破坏公路。虽然公路局的人也只是说说,一旦伤到路基被告官,那可不是几句话能说得清楚的事,轻则罚款,重则坐牢。那个时候,无产阶级专政可不是闹着玩的!

所以大胆的人只是浅挖一点,偷印几个,断然不敢伤到路基;而胆小的人,那是动都不敢动的。不久之后,路面上的沙土很快将被挖的土坑填满。公路局方面,倒也省得派人前来清理水沟,也算“两厢情愿”的事了。后来,倘若有人不知情在原地方上挖红土,挖下几锄后,看见都是黑色的沙土,便知道别人曾经挖过了,就不敢再往下深挖了。

闽南地处沿海,每每春雨绵绵时,总有个把月不见太阳。但春天却是小雨,对土块房不会造成多大影响。倒是台风天气,那么大的狂风暴雨,经常会把土块房打湿吹倒。由于风大雨大时间又长,加上斜风斜雨往一边上打,墙面没被瓦片遮盖的地方,长时间浸泡在雨水里,很容易被风雨侵蚀脱落,最终因承受不起而倒塌。

每当风雨来时,村民们总会找来一些化肥袋,剪开后钉在受雨的墙面上;或者用稻草扎成一排,挂在土块墙上,暂时遮挡住一部分墙体,确保土块墙不被风雨打湿。后来条件好了,人们又开始在土块的外墙上,刷上一层洋灰(水泥)。洋灰干了之后牢固又防水,这样,土块房便不容易让雨水浸泡倒了。

我们家大量印制土块是盖新房的那一年,因为家里人口众多,两间旧房已经无法居住了,父亲向政府申请了一块杂地盖房子,我们就在那块地里挖出一些红土印制土块。改革开放后,政府又允许大量开采花岗岩。在当时,我们造屋的外墙用的都是花岗岩,而内墙则全部用土块。因为用量极多,所以还得向别人买上一部分。

当时盖土块房有双行砌和单行砌两种。所谓双行砌,就是将土块横着砌,一排竖着一排卧着,交替堆砌;而单行砌则是用土块直砌,那只能是土块直卧着一个一个排起来。双行砌较宽较为牢固,单行砌较窄较为薄弱。所以当时我们家的内墙,用的是下半部分双行砌,上半部分单行砌的墙体,这样既牢固又可以省去许多土块,但整堵墙体抹上白灰之后,呈现下粗上细不太平整的样子,不甚好看。

当然,用土块盖房,一般都只能盖单层的瓦房,不能盖楼房。而在当时,一家七八口人能有三四间土房子,就已经很是宽松了。

后来花岗岩的用量不断多了起来,中间的间隔墙也不再用土块砌了,而是用条石替代。用花岗岩条石或角石代替土块,并在条石或角石的缝隙间,打入洋灰,这样就不会因为风雨的吹打而倒塌了!但用石头盖起的房屋不抗震,特别是盖楼房,危险性很大。汶川地震后,闽南的石头房也被列入危房,很多条件好的人,于是又盖起了钢筋水泥房!

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闽南人,世世代代都在为房子而打拼着!也不知道,他们费了多少心思,吃了多少苦——为了更好地生活,他们一直在努力着。如今,土块厝基本上消失了,石头房却比比皆是,成为现代危险且低级的房屋

时间过得很快,也就从我小的时候到现在,我们家从旧房搬到土石混合的瓦房里,到后来我把瓦房翻盖成石质的钢筋水泥房,二、三十年的时间就消失了。如今,我们家的石质结构房,也成了危房,在我心目中,一直是个隐隐的疼。现在的钢筋水泥,倒是很便宜的了,但老百姓却苦于没有更便宜的钱,来盖更结实的房子。

尽管如此,旧厝翻新的“起厝”风,依旧此起彼伏,很多人还是不断地进行旧房翻新。新一轮的奋斗,已经开始,不管怎么样,就算自己辛苦一点,也不能让子孙住危房,这是世世代代闽南人的目标和方向,值得我们尊重与欣赏!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